取穴方法:阳纲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生理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皮肤由第九、十、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重叠分布,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十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
阳纲穴意义:胆腑的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所处为天之天部。
运行规律:由本穴散输于肩背各部。
功能作用:散热降火。
由于阳纲穴内的气血物质皆来自胆腑,因此中医认为阳纲穴具有疏肝利胆、健脾和胃、散热降火之功效,常用来治疗黄疸、泄泻、消渴等疾患,尤其是对于饮食不慎导致的腹痛、肠鸣症状更是有着不错的疗效。
针灸取阳纲穴治疗肠鸣视频
肠鸣,腹痛,泄泻,黄疸,消渴。
1、消化系统疾病:胃炎,消化不良,胃痉挛,肝炎,胆囊炎;
2、其它:心内膜炎,肌内风湿病,蛔虫性腹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气海穴治腹胀。
刺法: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 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治法:风湿则补而灸之,风热则泻针出气。
Yáng gāng
阳纲穴出自《针灸甲乙经》,阳,阳气也。纲,网上之总绳也。此穴名意指胆腑的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该穴与胆俞穴相对,气血物质皆来自胆腑,胆腑气血处半表半里,而本穴又在背外之侧,穴内物质为胆腑外输的阳热风气,此阳热风气即是脏腑外输的阳气汇聚而成,有对体内外输的阳气抓总提纲作用,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