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方法:会阳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生理解剖:有臀大肌;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尾骨神经;深部有阴部神经干,会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骶棘肌。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分布着尾神经。皮肤由第四、五骶神经后支和尾神经分布。第五骶神经和尾神经由骶骨裂孔穿出,分布于尾骨表面的皮肤。骶管下口的两侧,原为第五骶椎的下关节突,即骶角,形成骶管裂孔的外侧界,其间距为15.9~18.2毫米,裂孔的高度为23.5~25毫米,该孔为骶尾韧带所覆盖。
会阳穴意义:膀胱经经气由此会合督脉阳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循膀胱经传于上下二部及传于臀之各部。
功能作用:散发水湿,补阳益气。
治疗泄泻,便血,痔疮,阳痿,带下。
主治肛肠等疾患。如泄泻、痢疾、便血、痔疮、淋病、阳痿、经期腰痛、赤白带下、阴部汗湿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肠炎、坐骨神经痛等。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前列腺炎,阳痿;
2、皮肤科系统疾病:外阴湿疹,阴部瘙痒,阴部神经性皮炎;
3、其它:经期腰痛,肠炎,肠出血,痔疮,坐骨神经痛等。
人体穴位配伍:配承山穴治痔疮。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一般直刺1.0~0.5寸;可灸。
会阳穴刺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会阴部放散。
会阳穴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别名:Huì yáng(利机穴)
1、会阳。会,会合、交会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经气由此会合督脉阳气。本穴物质为下髎穴传来的地部剩余经水,其量也小,至本穴后吸热气化为天部之气,此气与督脉外传的阳气会合后循膀胱经散热下行,穴内气血的变化特点是天部的阳气相会,故名。
2、利机。利,便利也。机,机关也,巧妙也。利机名意指本穴向臀部输送阳气。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与督脉的阳气会合而成,阳热之气不光循膀胱经而传输,亦向穴外的臀部传输,臀部受此阳热之气后方能灵活自如,如同方便的活动机关一般,故名利机。
《针灸甲乙经》:肠澼便血。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久痔阳气虚乏。
《类经图翼》:腹中寒气。
慢性前列腺炎 针刺会阳配肾俞,用泻法,治疗102例,有较好疗效。又有以会阳为中心,用激光照射治疗50例,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