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禾髎位于面部,横平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鼻孔外缘直下。水沟旁开0.5寸。
口禾髎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口禾髎位于鼻翼外缘直下,与水沟穴平齐处。
口禾髎穴位准确位置图
口禾髎穴位于人体的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在上颌骨犬齿窝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下支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支;并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通过。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
口禾髎穴意义:大肠经的冷降之液由此回流大肠经体内经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大肠经的体内经脉。
功能作用:导引大肠经的体表之液回流大肠经的体内经脉,祛风邪,通鼻窍作用。
鼻塞,鼽衄,口歪,口噤。
口禾髎主要用于口面部及鼻部疾患。如面神经麻痹及痉挛、鼻炎、鼻塞、鼻衄、口、鼻息肉等。
口禾髎主治鼻塞,鼻衄,鼻息肉,口等。
治法:寒则通之,热则泻之。
一般直刺或斜刺0.3~0.5寸。
直刺或斜刺0.3~0.5寸。
禁灸。
口禾髎穴配地仓穴、颊车穴、阳谷穴治面神经麻痹;
口禾髎穴配迎香穴、印堂穴、合谷穴治鼻疾;
口禾髎穴配印堂穴、列缺穴治鼻出血。
注意:大肠经体表经脉的终结点在迎香穴,而其体表经脉与体内经脉的交接点则在口禾髎。
别名:Kǒu Hé Liáo(禾髎穴,长频穴,长髎穴,长颊穴)
口禾髎为经穴名(Kǒuhéliáo LI19)。出《针灸甲乙经》。即禾髎,代号LI19。别名、长频、长髎、长顪。属手阳明大肠经。口指口部,禾指谷物,髎指骨隙,谷物从口入胃,穴在口旁骨隙中,故名。
口禾髎。禾,细长之物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体表经水由本穴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扶突穴与迎香穴二穴提供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冷降归于地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地部孔隙细长狭窄,如孔隙之状,故名。禾髎、长频、长髎、长颊之名皆与口禾穴同。长指地部孔隙细长,频指气血的运行频频不断,颊通挟,皆为对穴内气血物质的运行或穴位的微观形态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