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位于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肾俞穴意义: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湿之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外散肾脏之热。
1、益肾助阳,强腰利水。
2、有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
主治肝肾、膀胱等疾患。如腰脊酸痛、小便淋沥、尿频尿闭、遗尿尿血、阴中疼痛、遗精白浊、阳痿旱泄、月经不调、痛经、血崩、赤白带下、不孕、头痛眩晕、视物不明、耳鸣耳聋、水肿、消渴、咳喘、虚劳、中风失语、手足不遂、失眠健忘、癫疾、少腹急痛、肾泄、骶部疼痛、脚膝拘急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肾炎、肾绞痛、肾下垂、肾盂肾炎、尿道炎、肾结石、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神经性耳聋、斑秃、性机能障碍、腰部软组织损伤等。
按摩肾俞穴强身益肾(壮阳)视频
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异常,水肿,耳鸣,耳聋,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肾绞痛,遗尿,尿路感染,阳痿,早泄,遗精,精液缺乏;
2、外科系统疾病:肾下垂,膀胱肌麻痹及痉挛,胃出血,肠出血,痔疮,肝肿大;
3、其它:月经不调,腰痛,哮喘,耳聋,贫血,肋间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
艾灸肾俞穴缓解腰肌劳损办法视频
肾俞穴配太溪穴 、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
肾俞穴配翳风穴、耳门穴治耳鸣、耳聋。
肾俞穴配殷门穴、委中穴,有行气通经络的作用,主治腰膝痠痛。
肾俞穴配京门穴,为俞募配穴法,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肾俞穴配听宫穴、翳风穴,有益肾气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肾俞穴配关元穴、三阴交穴,有壮元阳,助运化,利水湿的作用,主治肾炎,小便不利,水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刺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臀部及下肢放散,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别名:高盖穴
(1)肾俞。肾,2肾脏也。俞,3输也。肾俞名 4意指 5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2)高盖。高,天部也,气也。盖,护盖也。高盖名意指肾脏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为肾脏输出的寒湿水气,所处为天部,为卫外之护盖,故名高盖。
附注:(l)肾的背俞穴。 (2)据实验观察针刺对正常人水负荷后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该穴或京门穴时可抑制肾脏的泌尿功能。
肾俞穴为经穴名(Shènshū BL23)。出《黄帝内经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肾的背俞穴。肾:肾脏;俞:输注。本穴是肾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
肾俞穴为肾之背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及外侧支,第二腰动、静脉后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