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方法:上廉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桡侧,当阳穴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
生理解剖: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上廉穴意义:大肠经经气中浊重部分在此归降地部,天之上部廉洁清静。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继续散热吸湿并横向下行传向手三里穴。
功能作用:吸附天部的水湿浊物向下沉降。
头痛,肩膊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肠鸣腹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曲池穴治手臂麻木;
治法:实热则泻之,虚寒则先泻后补。
刺灸法: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向下放散至手。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
中里巴人解读上廉穴视频
别名:Shàng lián(手上廉)
上廉、手上廉。上,与下相对,指下部或下方。廉,廉洁清明也。手,指本穴位于手部。上廉、手上廉名意指大肠经气血物质所处为天之下部,天之上部气血虚少,洁静清明。
本穴物质为下廉穴传来的水湿云系,在本穴所处的位置是在天之下部,而天之上部的气血物质相对处于廉洁清静,故名。
《针灸甲乙经》:在三里穴下一寸。
《医学入门》:在曲池穴前四寸。
《循经考穴编》广注:曲池穴下三寸,屈肘取之,若直取合四寸。
《针灸集成》:腕后七寸,曲池穴下三寸,三里穴下一寸微外些。
《针灸甲乙经》:小便黄,肠鸣相逐。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脑风头痛,小便难,黄赤,肠鸣气走疰痛。
《针灸资生经》:寒疟;偏风,腰腿手足不仁。
《针灸大成》:小便难黄赤,肠鸣,胸痛,偏风,半身不遂,骨髓冷,手足不仁,喘息,大肠气,脑风头痛。
《类经图翼》:小便涩,大肠气滞。
《循经考穴编》:肩膊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