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方法:下廉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桡侧,当阳穴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
生理解剖: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腕伸短肌及腕伸长肌,深层有旋后肌;有桡动脉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
下廉穴意义:大肠经经气位处天之天部,天之下部气血廉洁清静。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大部分散热冷却横向下行上廉穴,小部分则横向下行手五里穴。
功能作用:吸附并聚集天之天部的浊重之物并使其沉降。
功用:调理肠胃,通经活络;有散风热、调肠胃作用。
主要用于头面及脾胃疾患等。如头痛、眩晕、目痛、唇干涎出、饮食不化、腹满痛、泄泻、便血、溺血、乳痈、狂、肘臂痛。现代又多用于治疗肺结核、哮喘等。现代研究:在X线观察下,针刺下廉穴,可解除胃病患者的胃痉挛。
1.运动系统疾病:网球肘,肘关节炎;
2.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肠鸣音亢进;
3.其它:急性脑血管病。
头痛,眩晕,目痛,肘臂痛,腹痛腹胀。
配足三里穴治腹胀,腹痛。
泄利脓血:下廉穴、幽门穴、太白穴(《针灸资生经》)。
腹痛胀满,小腹痛:下廉穴、阴市穴、承山穴、复溜穴、中穴封、大敦穴、小海穴、关元穴、肾俞穴(《神应经》)。
头风:下廉穴、五处穴、神庭穴(《针灸资生经》)。
小便黄:下廉穴、太溪穴、兑端穴、阴谷穴(《针灸资生经》)。
狂言:下廉穴、昆仑穴、太渊穴、阳溪穴(《神应经》)。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寒则补针多留或灸。
针刺下廉穴的方法:下廉穴直刺0.5-0.8寸,部酸胀,针感可向手臂及手指放散。
艾灸下廉穴的方法:下廉穴艾条灸5-10分钟,下廉穴艾炷灸3-5壮。
按摩下廉穴按摩方法:用是指指腹按压下廉穴,其余四指握在手臂上,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日2次。
中里巴人解读下廉穴视频
别名:Xià lián(手下廉穴)
下廉的天部之气如同气象学中所指的在西北方向刚刚形成的高空冷湿气流,它的运行是不断地从西北方的高空向东南方的低空移动,即是横向下行。此高空冷湿气流中的滞重部分它会快速地从天部的高位降至低位,即如传至上廉穴的水湿云气,而轻质的部分它会在飘行更远处才形成降水云系并化雨而降,此即如传至手五里穴才冷降归地的水湿云系。
下廉、手下廉。下,与上相对,指下部或下方。廉,廉洁清明也。手,指本穴位于手部。下廉、手下廉名意指本穴下部层次的气血物质洁静清明。本穴物质为温溜穴传来的水湿云系,此水湿云气在本穴所处的位置是在天之天部,而天之下部的气血物质相对处于廉洁清静,故名。
《针灸甲乙经》:在辅骨下,去上廉一寸。
《医学入门》:在曲池前五寸,兑肉分外斜。
《循经考穴编》广注:曲池前来四寸,屈肘取之;若直取合五寸。
《医宗金鉴》:从温溜穴上行二寸五分,辅锐肉分。
《针灸甲乙经》:溺黄;眼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头风,臂肘痛。
《针灸资生经》:胸胁小腹痛;偏风,热风,冷痹不遂,风湿痹。
《针灸大成》:飧泄,劳瘵,小腹满,小便黄,便血,狂言,偏风,热风,冷痹不遂,风湿痹,小肠气不足,面无颜色,痃癖,腹痛若刀刺不可忍,腹胁痛满,狂走,夹脐痛,食不化,喘息不能行,唇干涎出,乳痈。
《循经考穴编》:肘臂肿疼,发热无时;脑风眩晕,腹痛如刺,狂言狂走。